天哪!朋友让我变胖,难道是会传染的!?

 

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肥胖人群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。通过分析1997-2009年“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”,有研究显示,中国9个省区、各年龄段的城市、城镇和乡村人口的体重均有所增加,超重和肥胖率从25.1%上升到39.6%[1]。肥胖究竟是一种现代文明和自动化所带来的不可避免“并发症”,还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的“形体流感”?

 

天哪!朋友让我变胖?

 

在2007年,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(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)发表了一项为期32年的研究,结果显示不论在生物学或是行为学方面,肥胖都在社交圈中表现出相互传染的特性。研究者在1971-2003年间,对多达12067名参与者进行了随访。每隔2-4年,研究者会记录一次参与者的体重,并计算BMI指数(Body Mass Index,身体质量指数,体重(千克)÷身高(米)的平方)。当BMI指数超过30就会被认为肥胖。研究同时对参与者的社交网络进行了确认,记录参与者的详细住址,要求提供全部一级亲属(包括父母、配偶、兄弟姐妹和子女)和至少一个好友的信息。

 

在对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,如性别、随年龄增加体重的正常增长、以及经济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排除后,研究得到了惊人的结果:当兄弟姐妹中的一个人变得肥胖时,其他人发生肥胖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40%,而配偶之间的影响则是增加37%。

 

但真正对体重造成最大影响的,则是朋友的体重。当朋友变得肥胖时,一个人发生肥胖的风险会增加57%!在研究中,如果两个人相互将对方列入了自己的朋友名单中,那么他们的相互影响风险会升高3倍之多。

 

有趣的是,体重相互影响,或是说传染的特质似乎不会随地理的分隔而消失。即使两个朋友的居住地点相隔很远,他们对相互体重的影响也仍然存在。研究者解释说,这一现象可能说明,肥胖的传染是通过改变一个人对可接受体重或体型的认知而发生的,而不仅仅因为行为或生活方式受到了相互的影响。例如,当一个人在节日聚会见到了自己很久不见的好友,注意到好友有些“发福”,他可能会因此认为稍微胖些也没什么大不了;或是由于朋友食量惊人,于是他不自觉也跟着吃得更多。之后,这个人回到家,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见到这位朋友,却依然会开始变胖。但这种影响在邻居间却并不存在。即使住得很近的邻居也不会对相互的体重产生影响。

 

不过,从好的方面来看,尽管在试验中体重增加的人数远多于体重减轻的人数,但体重减轻也显示出了相似的“传染”特性。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肥胖 减肥知识 减肥常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