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7-24 13:30:01
临床上常见的“胖墩儿”,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在1周岁左右时,摄入脂肪过多,据国外研究表明,5周岁以前的儿童,过多地食肥肉、奶油等富含脂肪的食品,成年时,肥胖者占74.8%,患冠心病者占81.4%。所以,医学专家们劝告,预防冠心病应从幼儿开始,少摄入脂肪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。
糖类食品是儿童所喜爱的,因此最易出现食糖过多的现象,摄取糖分过多,除能转化为脂肪存于体内,导致肥胖外, 还会出现龋齿、消化不良,厌食等症。中医认为食甘过味(即过食糖类物质),可以产生湿热,出现四肢乏力、厌食、精神不振等现象,这和国外最新研究安现的 “嗜糖性精神烦躁症”颇为相近。据资料表明,儿童情绪不稳定,时而嗜睡,时而烦躁不安,精力不集中,学习成绩下降,都是嗜糖性精神烦躁症的表现。这是由于 儿童较多地摄入高糖食物后,体内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谢产物明显升高,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却是神经营养调节剂,一旦缺乏,即可发生上述症状。
自行为孩子购服维生素的家长,大有人在。鱼肝油的主要成份是维生素A 和维生素D,过量服用,会造成中毒。体内维生素A积蓄过多,会产生食欲不振,皮肤发痒,毛发脱落等症;体内维生素D积蓄过多,则会出现乏力、呕吐、腹泻, 严重的还会损害肾功能。滥用维生素C对儿童的发育有害无益。据一调查资料表明,某儿童医院100张门诊处方中开有维生素C的占73%,而且用量最大者超过 正常量的3倍。经常生病的儿童,最易因此而过多摄入维生素C,可出现腹痛和腹泻,过多的维生素C还为肾结石的形成,提供了条件。
蛋白质、脂肪、糖和维生素都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须物质,但摄入过多所引起的营养过剩症不容忽视。作为家长,在这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,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营养过剩的症状,应及时调整其饮食结构和停服某些维生素药物,积极地给予治疗,使孩子健康的发育成长。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查看更多: “胖墩儿”胖而不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