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致过度肥胖的成因

传统而笼统解释是:过度肥胖是因为吃太多而运动太少。这定义在某程度上还可以成立,其实过度肥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,包括生理及心理的因素。

遗传因素(genetic predisposition)

有孪生研究报告证实,过度肥胖是可能与“826T”基因作怪有关,并倾向在同一家庭成员中出现。它是我们身体内的脂肪细胞,细胞储藏多余的能量,其数量及大小可以随着身体的变化及个体的饮食习惯增加。但当其数量增加后,就不能还原,即数量不能减少。可以减少的只是细胞的体积而已。

过度肥胖的父母较易有过度肥胖的子女,故此,有些人比其它人更容易肥胖。肥胖的潜在力亦可能在妊娠期或童年期的饮食习惯上建立。此外,人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及体积,是会受童年时的饮食习惯所影响。

若小孩的脂肪细胞在体积及数量增加,当他成年时,肥胖的机会亦会大增。而成年期的过量饮食只会增加脂肪细胞的体积而非数量。由此可见,童年期预防肥胖的重要性。

定点理论(set point theory)

这个理论假设,每个人体的体重中都有自然的定点位,但是因人而异。即是,我们的身体是可以控制脂肪细胞水平,令它们得到平衡。当脂肪储存跌至某个低点时,身体会自动制造饥饿的感觉及减慢新陈代谢速度,以保持体重于定点位的水平上。有的人的定点位较高,所以体重经常保持在正常值之上。而定点位较低的人,则长期看来比一般人瘦削。

这理论还未被证实,它对控制脂肪细胞的角色及性质仍是未知之数。但此理论却可解释,为何有些藉节食计划减肥的人,很容易增回到他原本的磅数,其困难似乎在于长期维持已减去的体重。同样的道理,想增肥的亦面对类似的难题。

心理因素(psychological factors)

这套理论是相信,过度肥胖是由未解决的内心冲突(unresolved conflicts)或情绪压力所引致。患者进食不过是逃避现实的手段,可是,这种自我防卫方式未能令他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,反而令他们陷入更大情绪挫折,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,及继续进食更多。

环境提示(environmental cues)

这套理论是假设肥胖人士对外界的提示特别敏感,而影响他们正常的饥饿感,以及生理上对食物的真正需要的敏感度。例如,他们会对食物的供应和食物的吸引力特别敏感。正常人肚饿时进食,饱肚时停止,而这类过度肥胖人士则可在不肚饿时,因为受到电视广告、食物卖相或香味等而继续进食。

过度肥胖性格

根据一些临床观察,过度肥胖人士的性格包括:神经过敏、倚赖性强、需要口腔满足及适应能力差。不过以上的推测尚未得到研究的支持和证实,所以我们不应该随便用有色眼镜来评论他们。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导致过度肥胖的成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