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瘦子 “养活了减肥业 ——正视肥胖之三十

  

  记者了解到,减肥大军中多半不是胖人,有的人看上去还挺瘦

  

  ■最昂贵的商品是“瘦”

  

  “我最大的消费支出可能就是减肥了。”昨天记者在某美容院采访33岁的苏女士时,她刚做完减肥按摩。

  

  “我每天还要吃减肥药、喝减肥茶、跳减肥操。”除此之外,苏女士有时还会购买减肥鞋、减肥腰带、减肥耳环等。她每月花在减肥上的钱约2000余元,是她收入的四分之一。

  

  ■减肥者多半不算胖

  

  其实苏女士并不胖。“我减肥是为预防发胖,是为追求更悦目的骨感美。”苏女士笑称减肥已是潮流了。她举例说:“你看人家穿减肥鞋的徐帆、喝减肥茶的关之琳、用减肥仪的瞿颖。”

  

  减肥大军的中坚力量多半都是像苏女士这样不胖的女性。在马华健身俱乐部,八成以上的健身者从视觉上看都算身材匀称,但是被访者几乎都称来健身的首要目的是让自己能瘦些。在金象大药房,一位销售人员说,来买减肥药的,有一多半儿都不是胖人,有的人看起来还挺瘦。

  

  ■减肥产业溢着“肥油”

  

  “全民减肥”、“不间断减肥”,使减肥产品成为一种日常不耐用消费品。减肥产业的利润如溢着的“肥油”:清晰可见,又唾手可得。

  

  目击苏女士的“享瘦”消费就可见一斑:一片减肥药就卖近10元;减肥按摩每疗程收费880元,一共要按摩10次,每次25分钟——“按摩师”将一种油涂在她的腿上和腹部,然后按一遍,并叮嘱她48小时内不食少喝。

  

  记者不禁心生疑窦:不食少喝,无需按摩也能减肥,再说美容院打的广告上说的可是不节食、不手术的轻松减肥啊。按摩师答:“节食是为保证按摩的效果,减肥后可以不节食,体重也不反弹,但是其间需要克制。”

  

  ■减肥市场也需减肥

  

  减肥的人越多,减肥产业便越肥。来自中华医学会“2001肥胖问题论坛”的数据表明,中国减肥品市场去年的销售额超过60亿元,且仍以年增长23%的速度扩张。

  

  但是,减肥产业在满足人们爱美需求的同时,也引出许多问题:减肥食品中添加药物成分、减肥药品中含有违禁成分、减肥品广告中有欺诈和夸大宣传成分,因此减肥市场亟待净化。晨报记者王小星

  

  ■主持人语:在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,肥胖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疾病,我们不能再让减肥也变成一种都市病态。

  

  (北京晨报)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"瘦子"养活了减肥业 ——正视肥胖之三十